有人说“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微信朋友圈是最好体现”你怎么看?
首先感谢邀请!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看这个发朋友圈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他(她)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他所发的朋友圈确实是他真实的生活,他所发的感想或者转发的文章,真的是他所欣赏的,那他的朋友圈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他的生活态度的。
但万一他是个***的呢?我的朋友圈里就不乏这样的***人群。每天发的朋友圈不是高大上的美食图片,就是海外度***的美照,或者是又入了什么奢侈品,又或者去哪里看演唱会了。
说实话,如果不是我另一个朋友正好认识她,我还真以为她是什么白富美呢。结果,我朋友说,她大部分的图片其实都是P出来的,真实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每天吃外卖、到处买打折衣服的普通人。可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朋友圈搞得那么高大上呢?只是为了让人知道她的微商做得很成功、商品卖得很好,让大家赶紧买她的化妆品罢了。
说实话,我已经久不发朋友圈,也不再看朋友发的朋友圈了。
其实,在微信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很是感到新鲜和兴奋,经常有点芝麻绿豆大点儿的事,就赶紧发到朋友圈里面去,看着朋友们纷纷点赞还是很是开心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朋友圈变成了很多人***的圣地,变成了各种微商每天24小时不间断轰炸的阵地。于是,朋友圈对我而言,变成了可有可无、不愿意触及的东西。
而且,现在微信已经成了日常联络、发送文件的常用工具,于是,领导的微信你得加,客户的微信你也得加。这就造成了哪怕你想在朋友圈里发个牢骚,都得三思而后行啊!谁知道哪个领导会关注你的朋友圈呢。反正我知道,我们领导是经常点赞员工发的晚上加班的朋友圈的。
于是乎,朋友圈现在变得更加不敢畅所欲言了。那些励志的文章或者朋友圈谁知道会不会是发给领导看的呢?
所以说,从以上来看,一个人的朋友圈究竟能不能反应他的生活态度,还是要区别来判断的。
在这个几乎手机不离手的时代,人们或多或少的会把生活中的事分享到圈里。有的是发给别人看,有的也就是一时的感慨,自己看看。
发给别人看的多是生意,不管是微商,还是发圈宣传,都是想通过这个圈能挣点钱。以前还挺抵触,现在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
再就是发自己型,把生活的趣事发到圈里,分享给大家看看。当然多是幸福,可以理解,也挺好。一是大家都不愿意把生活窘迫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二是如果打开圈都是负面牢骚一堆,估计大家也都受不了。
总体来说,圈里反应了大家一部分生活现状,但是生活态度却未必有多少。每个成年人都是洋葱,一层层的剥掉才是内心,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最外层,越是知心朋友越往里,但是朋友圈里你是肯定看不到的。所以说,朋友圈虽然强大,但并非全能,生活态度还是得在真是生活里找,真朋友在线下。
感谢邀请!
如果说“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微信朋友圈是最好体现”,那么先请还朋友圈一片蓝天!
之前,马化腾宣布: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超过10亿。10个老外6个用微信支付。微信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大社交软件,这么多的用户聚集肯定让不少广告商眼红,所以微信也成了各种广告营销的重灾区。君不见这些年,成千上万的微商,在微信朋友圈是何等的猖狂吗?
所谓流量为王,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市场,有了市场就能够赚钱。看到微信火爆之后很多厂商都在微信中建立了自己的群或者到处加好友,目的就是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这便是最早的微商雏形。后来人们发现社交网络的强大在于熟人之间的联系,所以后期的微商基本***用代理模式。然而这种代理模式的一大弊端就是逐渐发展成为类似传销的组织。一款成本只有几十元的商品,被层层分下去之后,却可以卖到好几百元,可产品真正带来的疗效却。。。
确实,随着微信的发展,朋友圈已经跟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吃饭要发朋友圈,旅行要发朋友圈,聚会要发朋友圈,但是现在我觉得现在朋友圈更能等同于人际关系,特别用在工作上,也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仔细观察了一下,总结了一下朋友圈规律,乍一看精彩纷呈,实际也就这几种模式:
个人:我是谁,跟谁一起,去了哪里,是了什么,玩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晒娃,半遮半掩引人遐想。。
感悟:鸡汤文,人情冷暖,修身养性
工作:公司情况,行业动态,国家大事等
朋友圈已经体现不了对生活的态度,反而在像今日头条这样的自媒体平台,可以随心所欲的发对生活的态度,可以用心维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新闻八卦,明星轶事,时事热点,心灵鸡汤,吐槽,自嘲耍机灵扮嫩,古灵精怪,段子手,时尚辣妈等畅所欲言。天涯海角,没有距离。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