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太原街为何风光不再?

其实还是选择太多了,小时候购物逛街,买品牌就去中街太原街,中兴,联营,新世界都是老字号,图便宜就去五爱,虽然***货多,但毕竟都没钱。

如今除了一些年纪大的人意外,又有多少年轻人住在沈河,和平?而且家家都有车,所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何必去中街太原街遭罪呢,堵车不说,停车又贵,对于年轻人来说,时间更宝贵,所以不是沈阳人真的没钱消费了,而是不爱去太原街了,就近原则,差别不大。

网购确实分流了很多购物量,家里缺啥少啥,拿起手机就买,一二天就到了,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去商场要快捷,所以这也是时代的进步吧。

海淘之家旗舰店,海淘之家旗舰店是正品吗

最后商场因为租金物业费的原因,东西确实贵,真贵,不划算,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毕竟东北不是很富,收入不高,但商场里的东西,绝对不比北上广便宜,钱都买房买车了,哪还有钱花几千买条裤子买双鞋呢?海澜之家才一二百,也很好,谁都不想被当冤大头吧,除非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沈阳有两条最出名的商业街,太原街中街,十几年前,太原街是热闹非凡。现在的太原街是冷冷清清。商场一家接一家的倒闭。现在只剩下中兴,还在苦苦的挣扎。百盛这些年也是要拉不死的,还有一个万达广场。其它的像五州,新世界,伊斯丹,再到后来的兴隆百联,潮汇,都没有开几年,就倒闭了。实体经济不好,大环境是一个方面。现在网购太多,出来逛商场的人越来越少。另外一个出来逛商场,停车也比较麻烦。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沈阳这些年开的商场越来越多。沈阳的商场在全国大城市来说,我看了一篇报道说密集度是全国排第一。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本来东北的经济就不好。在接二连三的开大型的商场。这边开那边倒闭。中兴商场是沈阳最大的商场。但是它的布局不合理。缺少***项目。重新扩大以后,效益反而不如以前。另外一个沈阳的商场越开越多。顾客的分流就比较严重。以前沈阳有四大商场。中兴联营商业城铁百。现在在四大商场只有铁百效益还算好一点。另外这三大商场都是在苦苦挣扎。经营的模式还是和20年前一样。自然人越来越少。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自己作死,现在太原街空下来的商场,你也是空着,赶紧抢占文化市场,天时地利人和地点便利,人流量大,商场现有布局小改造可以迅速开业。把零散的古玩艺术大集收归一处,租金优惠你看人来不来。艺术品展览,月月搞个文化大集,搞些活动,既为沈阳市文化***,品质提升做出突出贡献,还能盘活一处昔日辉煌太原。中心区永远是中心区,需要的就是敢想敢干敢为的人,就应该让这样的人,企业,给他便利的条件为省城的经济文化提升,代动一批敢想敢干的人。如果还是这样迂腐下去,倒第一迟早是我们的。

沈阳太原街为何风光不再?我想这里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所导致。

一是布局不合理导致原有的商埠氛围不再浓厚。负责任地讲,近些年来沈阳太原街地区的改造应该不是很成功的。盲目崇拜高大上,追求实现领导人的面子工程,最后的结局实在不怎么样,改造后的现状是,使得原本热热闹闹商埠氛围弄的荡然无存。现在的太原街除了中兴大厦貌似还算可以,新兴的玖伍图书也还火热,但却因此丢下了原来面积不小的购书中心。华联商厦、伊势丹百货、兴隆大家庭,走马灯似的换主,现在基本也是闲池阁。聚敛不起来人气,何来商业百货的兴旺发达?应该说,商埠战略布局眼光的严重缺失,是导致沈阳太原街风光不再的主要因素。

二是城市人均零售商业面积超标。关于人均零售商业面积,国际上有个版本认为发达国家一般是1~1.2平方米。更有认真的学者根据我国的情况,精算到我们的一线城市人均应为1平方米,二线城市人均应为0.75平方米。那么,沈阳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年末,以沈阳户籍人口730万计算,人均零售商业面积已达1平方米,且预计到2020年沈阳人均商业面积将达到1.6平方米。这个数字标准已大大超过发达国家,实际上沈阳不过仅仅是个发展中国家的二线城市,到2017年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仅仅为41359元。

回头看看沈阳这些年来的商业建筑,尤其所谓的金廊沿线,可谓风起云涌,大型商厦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K11购物广场、茂业中心、万象城、恒隆广场、乐天百货等等,有一些商厦几乎建成就歇菜。严重超标的人均零售商业面积以及线下的人均消费水平,无疑也是导致沈阳太原街人气不旺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是线上的网络购物冲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当下的购物源头宽泛,是导致实体店风光不再的另一个原因。以前的百姓购买商品,只能也必须到实体店购物。现在高速发达的社会,购物源头早已不局限于实体性的百货商场了,尤其网上购物早已严重冲击着实体商场。只要你想买的东西,坐在家里,几乎都没有买不到的,包括国外代购。早些年乐于亲眼看到具体物品才肯掏钱的一代老年人,如今上街也走不动了。当下的年轻人即便逛街也只是权衡比对,毕竟实体店的成本问题所连带的商品价格,根本无法与线上网店所抗衡。

以上,先想到这些,欢迎补充。节日快乐!